廣州番禺區全力推動城市照明管理智能化數字化建設

樓主   帖子創建時間:  2023-08-09 16:38 回復:0 關注量:2395

7月29日晚上,住在廣州市番禺區市橋街沙墟一村的王先生發現平康路有一盞路燈不亮,用手機掃張貼在燈柱上的二維碼,填寫報修信息并上傳,7月30日早晨,路燈維修車輛和人員就到現場維修路燈了。這是番禺區實施城市照明智能化監控項目,對路燈進行數字化運維管理的一種體現。

  自2021年9月起,番禺區實施城市照明智能化監控項目,目前已對轄區56000多支路燈進行了全面大數據資產采集,新裝與升級752臺城市照明智能化控制終端、854臺漏電監測終端、52臺水位監測終端,對相關資產實行全基礎檔案、全使用過程、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自動化監控,有效提升了城市照明管理質量,合理降低了照明能耗,實現了綠色、環保、安全、低碳的城市照明管控目標。

微信圖片_20230801143012.jpg
番禺大道高架橋的照明燈,一道耀眼的風景

  智能化監控調度

  降低運行維護成本

  路燈什么時候開啟?什么時候關閉?番禺區城管部門根據轄區所處的經緯度計算出每天的日出日落時間,道路照明智能監控終端能全天候監控分析回路數據,優化每天的最佳開關燈時間,同時可以根據突發天氣變化情況,精確定位照明度不足區域,有針對性地調整區域照明方案,在達到“哪里不亮照哪里”的精細化管理目標的同時,又兼顧節能減排,綠色運行的效果。

  現有智能化監控系統,還能實時演算真實亮燈率,及時準確監測故障點、故障源和系統運行狀態,便于快速反應,迅速調度,及時維修,大幅縮短故障響應時間,大大減少路燈巡查維修頻次和人員車輛派遣數量,有效降低照明運維的綜合成本。智能化監控系統的投運已經改變路燈運維人員的工作模式,從原有以亮燈率為主的工作中釋放出更多的精力,補足到線路損壞、燈桿傾斜等原來較難顧及的工作,使維護工作更為深入有效。

微信圖片_20230801143012_1.jpg
路燈桿上張貼的標簽,掃碼可報路燈故障

微信圖片_20230801143012_2.jpg
水浸報警設備,有效防范漏電事故

  系統化安全保障

  有效防范漏電事故

  照明線路的自然老化及城市建設中的外力破壞都將導致設備漏電,因照明線路點多面廣又比較隱蔽,如何及時發現并處理漏電問題,一直是整個照明行業的老大難問題。

  番禺區實施城市照明智能化監控項目的漏電監控終端,對全區近2500條照明供電線路進行24小時全過程無間斷的漏電監測,一旦路燈線路出現漏電超標,后臺系統將會自動報警并切斷故障線路電源,同時將漏電信息下發給維修人員,便于快速采用安全保護措施,將路燈漏電傷人事故風險降低到最低。

  因暴雨積水導致照明設施浸泡造成安全隱患也是照明管理的一大痛點,番禺區路燈管理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在全市率先對區內52個水浸黑點安裝路燈水位監測終端,可直觀反饋現場水位信息,若水位達到預設的警戒線,將自動報警并執行斷電保護,確保市民的出行安全。今年的強降水期間,有20多處低洼照明設施點位出現超過一級警戒水位(5厘米)的情況,照明設施水位監控終端立即發出警報并斷電,有效防范漏電事故發生。


路燈故障搶修 ,很給力

  數字化運維管理

  打通公眾服務便捷途徑

  番禺區實施智慧照明大數據可視化管理,對全區56000余支路燈、796個控制開關箱、74臺專用變壓器臺實施現場全要素、屬性的信息摸查,創建城市照明設施的城市信息模型(CIM)和建筑信息模型(BIM),形成城市照明資產、照明監控、生產運維、視頻監控一體化管理展示、宏觀評價體系。

  城市照明智能化監控項目完成后,通過“一張圖”實現全區各類基礎數據“一次采集、集成應用”,形成智慧城市照明內容數字化、多網格融合可視化的數字平臺,并通過移動互聯網等技術打通公眾服務、報修管理便捷途徑,建立電子運行維護工作的分派、處理、反饋、考核、評價管理體系,讓市民更加便利地參與、監督城市管理服務。番禺區轄內的路燈桿上都張貼有一張黃色的標簽,標簽上有編號、道路名稱和二維碼,市民如果發現哪盞路燈不亮或存在其他故障,用手機掃二維碼,填寫相關信息上傳,番禺區城鎮路燈管理公司一般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最快24小時內處理。今年以來,住在市橋街沙墟一村的王先生就先后通過這種途徑上報路燈故障兩次,每次報障后都得到了及時維修,王先生評價番禺區路燈管理部門“很給力”。

  通過實施城市照明智能化監控項目,番禺區照明管理水平走到了全省、甚至全國的前列。番禺區將繼續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著力提升城市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水平,有力推動照明管理全面向智能化、數字化轉型。


反對 0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